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“数学皇冠上的明珠”,由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。
哥德巴赫1742年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: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。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,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,但是一直到去世,欧拉也无法证明。
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“1也是素数”这个约定,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: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。(n>5:当n为偶数,n=2+(n-2),n-2也是偶数,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;当n为奇数,n=3+(n-3),n-3也是偶数,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)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,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。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。把命题“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”记作“a+b”。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“1+2”成立,即“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,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”。
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,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,亦称为“强哥德巴赫猜想”或“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”。
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,可推出: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。后者称为“弱哥德巴赫猜想”或“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”。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,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。2013年5月,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,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。
好了,说好了哥德巴赫猜想,就要上题目了。
例题1:
考虑数字386,可以将其表示为217和169的和,即386 = 217 + 169。虽然217和169都不是素数,但通过调整这两个数的值,可以得到两个素数之和,例如,通过增加或减少6或12,可以得到386 = (217 + 6) + (169 - 6) = 223 + 163 或 386 = (217 + 12) + (169 - 12) = 229 + 157。这两个式子都成功地将两个奇数转换成了两个素数。
例题2:
考虑数字444,可以将其拆分为393和51的和,即444 = 393 + 51。同样地,通过调整这两个数的值,可以得到两个素数之和。例如,通过增加或减少8或10,可以得到444 = (393 + 8) + (51 - 8) = 401 + 43 或 444 = (393 - 10) + (51 + 10) = 383 + 61。这些调整后的数值都是素数。
好了,哥德巴赫猜想就讲完了,求求大家关注我!
可以留言决定下期讲什么哟!